“说起韦小宝是真的讽刺。
金庸写这个人渣本来是想树个反面典型,结局本来也是安排的人财两空结局。不过为了销量还是整了个开放式偏圆满的结局。
然而,这却成了开启网文海量人渣主角的万恶之源。
各种蠢药银毒醉酒这类刘备文标配桥段大量的光面正大的出现在小说里。这些渣子有一个算一个,通通能判刑。”
1999年,《苹果日报》刊登了一篇金庸先生的访谈,记者问:“你的小说里你最不喜欢的男主角是谁?”金庸毫不犹豫地回答:“韦小宝”。
我倒是在金庸所著书中最喜欢的主角是韦小宝。最讨厌的是郭靖乔峰之流,世人常说一些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精神、称颂为国捐躯、为拯救国家英勇无畏的牺牲……人活在世上,这样死去,世人就觉得他们死得高尚一些,至少比那些老死的人、贪生怕死之辈了不起,更有名言赞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厂里人多了之后,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父亲让我开车,我开得很慢,他说领导看到我开车能涨工资,但他却忽略了我的车速问题。而父亲说新来的指挥工开车,他的工资就会涨。
烈日当空,人在阳光下像冰块一样,身体在不断融化,一点一滴,额头上的汗水也越来越多。
酷热的天气很难熬。父亲叫我开车快一些,他说自己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之前他叫我开车,就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了吧。
这是明知故犯的行为,我真不懂他为何这样,因为外面炎热?车里有空调凉快?并不是吧,空调也没什么用。空调的凉气还没有外面刮来的风大一些。所以车里也很热,加上空气不流通,又闷又热。
我不知道父亲打什么主意。既然他让我开车快些,那我就不着急了,慢些更好。而指挥工一直跟在我的车后面,他同样也是驾驶员。
他应该想快些到达目的地。但我车速极慢。如此炎热的午后,他果断离开,之后的工作由我和父亲做。他逍遥快活了两个小时。
新领导并没有注意到少了个指挥工,他一直盯着我。不过,我注意到他笑着打了通电话。即将下班的半小时前,那位指挥工来了。我见他到了,便收工去食堂里了。
我的心里一直有个疑问。他中途跑到哪去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渐渐忘了。可是这并不会阻止我浮想连篇。也许他是被领导叫去了,也许他上厕所了,也许他准备偷懒。
我知道,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没有一个是泛泛之辈,至少不是简单的人物。他有一技之长,也有头脑,刚来的时候更能吃苦,但为什么会在这里退缩?
兴许是父亲太过分了吧。他叫我来开车,不是让人讨厌我吗?顺带还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可我观察他的神情,分明表现得不急不慢,我也看不出他摆在脸上的急躁之色。
依我之见,他显然是故意的。他是为了看我是否在外界的压力下加快行车速度。其中涉及因素过多,例如担心他人的指责什么的。我当然不想遂他的意,就慢慢蹭蹭走到二企。
我和父亲享用晚餐时,我想问明白那名指挥工去哪了。但我想,父亲肯定会说“不要管人家,管好你自己”,但我的意思可不是要管别人怎样。
我该换个说法,好让他不要讲那一句废话:“管好你自己”,我才不想听“不要管人家”。但思来想去,我都不明白该如何讲才能使他把那些话憋住,不要宣泄出口,让我听了就要发火。
在此之前,我在对讲机让父亲拿下包,他后来说没听见。我明明有说“别忘记拿包”。我说出来感觉好多了,以前都不想说,想着就把这件事忘掉,当做是没想到,因为我的多嘴可能会使人听见表露不满情绪。有时候,将心里想说得讲出来会舒服一点。
于是我问父亲:“那个人为什么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