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嫣阁依山峦而建,规模不大,视野却极好。夜里从下往上看,莹莹灯火映出楼阁大致的轮廓,渺渺薄雾飘散其间,犹如天上宫阙。从上往下看,灯火阑珊,整个沉雪园一览无余。
但上下山路难走,阁内看守的丫鬟道公主来此处次数并不多,连屋内的陈设也相较于水榭素雅很多。
这回有虞循陪同,两人只费了一炷香便将楼阁内翻查了一个遍。
仍然没有什么收获,也在意料之中。
公主只在引嫣阁病过一次,那虞循并不指望这时候搜查能查出什么来。
宁知越也不甚关心,虞循讲述的那段旧事已足够帮她排除写信的人是冯昭,并且也能判断出皇帝或是朝廷中某些人想要对付冯昭,给她写了这封信。
虽然只是猜测,目的也尚且不明,但至少不再是一无所知,也不至于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说来,今日能有这些收获,得归功于虞循。
宁知越犹豫着,要不要找个借口留下来呢?
跟在虞循身边肯定还会找到其他线索,公主的一本医案便能透露出凶手下毒的行迹,起居簿里记载的内容更细致,说不定能找到公主去过南漳县的记录。
但他此前已说过要送她回褚玉苑,似乎是不想自己再跟着查下去?
说还是不说,又要怎么说,才不会让他起疑呢?
正纠结着,虞循这边也突然改变了主意。
“十一和阿商都不在,我正需要人手,你若得闲,不如留下来帮帮忙?”
宁知越喜不自禁,也暗自留意着他为何变了主意。但他看起来一切如常,她也只当这桩下毒案自被揭破后,案情变化离奇,又可能是别苑里的人作案,相较之下,自己倒也没有那么可疑。
能留下来宁知越是求之不得,按捺住心底地雀跃,点点头,煞有介事地说:“你提起这个,我也的确有件事得与你商量商量。”
贩售‘仙子笑’的胡商当初来大周,是宁知越兄长宁知明替他打点呈请入关行牒,宁知越当时听过一嘴,知道他本是要去京城的,但现下为什么来了汜州也不清楚。
宁知明在西域经营多年,人脉甚广,往来商客多多少少都是有交情的,上一回她从西域偷溜回中原,不就是他请了几个回大周的商客沿途帮忙寻人,一路追到了邢州么。
若她行动自由,便是不借助兄长的名头寻个外地来的胡商也不是难事,但眼下她这样,不就是主动暴露所在,等着被再次抓回去了吗?
宁知越提议道:“不若我留在别苑,将那胡商的姓名外貌身量,还有些许特征都告知阿商与小十一,让他们去找人?”
虞循明白宁知越的顾虑,但仍旧想不通,从前听她提及这位兄长,常说他为人如何豁达洒脱,豪爽仗义,虽未见过真人,也不知宁知越是否有袒护偏颇之心,但从宁知越言行举止间的率性自然多少能窥探出一二。他既非不近人情之人,为何在这桩可称义举的事上极力阻扰?
躲躲藏藏终非长久之计,虞循劝她,若真遇上了,不如坐下来好好谈谈,总好过在这动荡的世道里独自奔走。
宁知越很惆怅,叹了一口气:“若能说通,我也不会这样了。三哥不喜欢中原,更不喜欢与官府打交道,一来是觉得规矩礼数繁重,二来是大周轻贱商人,而他要行商,在域外自在些,这些年虽与大周商客有来往,但从未想过回来,不然也不会只是请几个商客寻我的下落。”
虞循惊道:“那邢州带走你的是……”
“那是二哥。我有一位长姐,三位兄长。三哥一直在西域,二哥在京城,四哥应当随阿爷在丽州。三哥当年离家去往西域是阿姐一手促成,这些年也仅与阿姐有书信往来。我想着我偷溜回中原,三哥必然不敢惊动阿姐,他自己也是打死不肯回来的,谁料他为了抓我回去竟去给二哥传信了。”
提起这事,宁知越还是气得牙痒痒。家中兄弟姐妹五个,她最怵二哥,但好在二哥敬重阿姐,阿姐又最护着她,就连幼时三哥不愿念书,都总是撺掇她拿她当幌子,躲过二哥的责罚,如今想想,白白给他做了那么多年的挡箭牌,转眼就将她送入虎口了。
二哥将她抓回京城,也知道她跟着三哥准学不好,保不准想什么法子就跑了,防她跟什么似的。马车四面都安排人看着,车内也有两个小丫头盯着,饶是如此,仍不放心,有命人偷偷在她饭食里下了迷药,一路上昏昏沉沉,等醒来已是除夕前两日,人也在二哥府中了。
二哥打算在上元节后将她送回阿姐那儿,在此之前让她就待在府中,哪儿也不许去,又请二嫂调派了一成的护卫守着她的院子。
她是看出来了,逃是逃不掉的,左右找人也不急一时,就等着吧,只要二哥不跟着,出了京城谁还能拦得住她。
不过机会来得更巧合,上元节那日两个丁点大的侄子侄女闹着要看花灯,二哥要出门应酬,二嫂也受邀去了闺中姐妹的赏灯宴。
大约是见她这半个月还算乖觉,二哥稍微放松了警惕,又觉得有两个孩子能掣肘她,遂点了几个丫鬟婆子,两个孩子的乳娘及一群护卫跟着,将她放出门了。
虞循早知晓她偷溜出来经历不会平淡,真听了她与她兄长斗智斗勇,只觉得哭笑不得,更是想不出她会丢下两个孩子就走了。
宁知越不以为意,青天白日,那两个小不点才学会走路,出门都得乳娘抱着,又有那一大群人围着,能出什么事。
但话是这么说,二哥真要知道了他亲口放走了人,指定得气出病来。她也确信,抓她人应该已经寻到汜州来了。
虞循不知她因何确信,也顾不得细问,只道:“依你的想法也并非不可,但‘仙子笑’是关键,其中细节又只有你知道,他们俩若是被骗,来回折腾也耽误时辰。”他沉吟着,想了个折中的法子,“你仍与他们一同前去,但不出面,有什么事吩咐他们去问便可。”
**
漪兰命人给虞循安排的住处很雅致,独间院落一间正房两间厢房,庭中植有一株玉兰,抽长的枝条上白纷纷一片,树下也积了一地。玉兰树旁凿了一个方寸大小的小池塘,从院外引入活水,里面几尾肥满的锦鲤,争先探出水面衔咬池边矮丛的绣墩草。
照看院子的下人也不多,安安静静守在一边。
绿珠早已过来等候,见到宁知越也跟来,略显出一丝惊诧,很快又恢复如常,等再对上虞循时露出些许的凝重,“钦使之前的问题,奴婢想了一路,还是想不出来。”
今日发生了太多事,又在内苑里弯弯绕绕兜了一大圈,宁知越脑子一时有些发懵,没想明白她说的是什么事,稍稍回忆了片刻,方才记起离开怡景殿前虞循曾问她,别苑里有没有可能记恨公主的人。
当时虞循说起凶手的行凶目的,没有危及公主的性命,更像是为了报复而一次次的给公主下毒折磨她。
若非有怨,何以至此呢?
宁知越以为,绿珠这么说要么是有意维护公主颜面,要么便是因公主的恩情忽略这种可能。
就如今日褚玉苑发生的事,若是漪兰与虞循并未前去,若是韩玉娇将事闹得更大,搜查了整个院子里的人也没找着,公主非要包庇她,映秋或是褚玉苑里其他伶人难道不会心有怨怼?
虞循也道:“公主身份尊贵,即便同处别苑,能拜见的人并不多,能起争执的人也更不可能有,但沉雪园上下皆以公主的意愿喜好为尊,看似简单寻常的一句话,或许就决定了底下人的命运,这样的人有没有呢?”
绿珠这才领悟,眼珠左右摆着,急切地想要回忆起来,虞循又道:“你与从露平日常待在公主身边,所闻所见有限,不若询问下面的人,慢慢来,不着急。”
绿珠应了声是,垂下头,才转入正题。
公主日常的起居簿为着查验方便,每月都会单独立册,故而公主虽只在别苑里住了两年,送来的起居簿足有二十四本之多,且每本薄子足有一扎厚,堆在一处更像是一座小山。
此外,绿珠还自己做主,将田太医的医案取了来方便比对,宁知越与虞循都觉她考虑的很是周到。
宁知越和虞循比对着起居录和医案提醒,绿珠则在边上回忆当日的情形。
公主犯病有六次,可喜的是都是在别苑里发生,封锁别苑,找到凶手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可悲的是,这些人都是公主府里的人,是从漪兰和洛长史手底下出来的,现在出现了叛徒,这么久来一直潜藏在别苑暗中谋害公主,只是想想便怒不可遏。
依据起居薄,公主每日行动坐卧还有衣衫饮食都有记载,对应负责的人也都记录在案,排查起来很多人都在重复之列,于是只能再次锁定时辰在公主犯病前三个时辰,周围有那些年那些物靠近过公主,这样一来又刷掉了一批人。
但即便这样,耗费一个时辰,最终留下来的名单上,还是有数十人之多。
“水榭当值侍女六人、内侍四人,怡景殿当值侍女十人、内侍六人,引嫣阁当值侍女四人、内侍四人,值巡侍卫十五人,织造处七人,膳房五人,花苑三人……”宁知越数着最终确定的名单还是觉得这种行为与大海捞针无异。
虞循却很沉得住气,耐心解释:“这串名单肯定不是最终的目的,也不会真依照这个名单一个个去查,费时费力还可能一无所获。眼下关键还是得靠你找到那个买药的胡商,若是顺利,凶手是谁很快便能知晓。”
宁知越想想也是,但又不明白,这些名单既然作用不大,为什么还要找出来。
虞循神色自若地收起最后一本簿子,从宁知越手中接过那张名单,从头到尾细看了一遍,目光最后落定在名单最下面,隔了一会才说道:“看过了心里有了数,知道事发当时是怎样情形,也便于日后调查。”
宁知越觉得他话里有话,正思忖莫不是与他来汜州的目的有关,又听他吩咐绿珠:“你去帮我请一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