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宫是古城最具特色的一处古迹,它的入口距离台隍城墙百米,自入口处进是一条冗长的通道直接通向城市的边缘,然后分做三条宽阔的岔道分别通向北、西、南三个方向。
每个方向的通道到半途都变的曲折迂回,必须绕极大的圈才能走到尽头——豁然开朗的空间,一个由青砖砌成金玉珠宝修饰类似墓室的地方。
但是经过考古学家考证,这里三条通道尽头都不是墓室:没有棺椁,没有陪葬品,甚至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图画。
从古城遗留下来的文献来看,唯一能让考古学家确定的是这三个高七米的偌大空间是用来储备物资的。
历史上地下宫建成前后的朝代正逢海盗猖獗之时,古城为作战要塞却距离物资地较远,时常因自然灾害等原因,碰上辎重缺乏、补给不足的情况,于是地下宫便成了储备辎重的地方。
时至今日,地下宫便成了对游人开放的古迹之一。
前不久,有一群从外地来的艺术家包下了地下宫通往南端宫室的通道,借用地下宫迂回的廊道进行艺术创作,对外宣传将开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展。
由于并非在古迹墙上作画,当地政府也就首肯开展这次活动,同时为了扩大古迹对外的影响力,还通知让电视台在画展当日对对现场进行直播。
二零二六年八月二十五号,北京时间上午八点整。阳光明媚,微风缱绻,台隍城墙附近人头攒动。
电台记者、摄像师一行人随人流到了地下宫的入口,向入口安检人员说明来意并出示了工作证这才被允许携带设备进入。
接手这次画展直播工作的是个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大四女实习生,第一次进行直播她明显有些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各位观众朋友大家上午好,我是记者杨蕾。大家期待已久的地下宫神秘画展之旅就要开始了,著名艺术家房潜老先生的收山画展在地下宫开展的意图是什么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镜头随着杨蕾一袭白色连衣裙的移动而前行:入口通道可容两人并排通过,为了保持地下宫的诡异氛围,整个通道装的都是绿光荧荧的照明设备。
到了南岔道口,通道开始变的宽敞了起来,但比入口狭窄的通道更为曲折,所幸这里为了画展而开启了照明灯,整条通道内亮若白昼。
通道两侧墙壁上用透明玻璃筑成了长长的展览框,框内挂满了各色的艺术画作,流派上从印象画到抽象画,风格上从巴洛克主义到新古典主义,还有一些中国水墨画,一眼看下来让人眼花缭乱。
杨蕾上前采访了每类画作区域的负责人:“请问这些都是房潜老师所作吗?”
“小姐误会了,这些画分别是房老师的学生以及他朋友所作,房老师的作品都在后面呢!”
杨蕾搜集到信息,回到镜头前露出浅浅一笑:“这不是房潜老师的个人画展哦,在参观房老师名作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佳作吧!”
镜头随着杨蕾的移动缓缓前行,扫过每一幅画作,然后听负责人——该画创作人进行讲解:画的由来,细节分析等等。
通道由于来参观的人不少,已经有人满为患之势,杨蕾在人群中穿梭,为了采集一线信息奋力跻身人群之首。
一路下来,她白色的连衣裙也沾满了灰尘,头发因为汗水显得有些散乱,还好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后,她终于看到了房潜这次展览的画作。
不知是房潜大师自己要求还是地下宫工作人员作怪,这块区域的光线明显暗了下来,照明所用不是外面荧荧绿光也不是白炽灯,换成了复古的蜡烛。
整整一百米的长度,墙两侧都是清一色的古代仕女图。前五十米还是一幅一幅的纯人像画,每幅画上的女人眉目如画、体态多姿:或站立或下蹲,或静坐或卧躺,有的弹琴有的梳妆,有人哭泣有人欢笑......可谓是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到了后五十米,却是在整张宣纸上作的一幅画,这幅长达五十米的画上除了各色佳丽外还加上了景物。
近看,画里每个女子神情各异、动作不一,就连每人所处环境周围的景物都各异,但是整体一看却又是颇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