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琛儿从小心性纯良。”莫嬷嬷陷入回忆,缓缓道,“九岁那回,你从马上摔跤,琛儿本来是要回去寻你的。可是许皇后派在他身边服侍的几个阉奴,把他死死抱住,不让他回去。他那时啊,真没有不顾你的死活……”
靖王闻言,双目阴翳,面色更沉。
莫嬷嬷继续回忆道:“小时候,琛儿最是鬼机灵儿,就数他点子最多,宫女儿太监儿,都找他出主意。他心里机窍最多,又爱想法子,宫里面的人自然喜欢他。”
反观靖王当年,儿时懵懂,只知淘气,待明白事理了,又沉默寡言,孤僻冷漠,自然是不讨喜的。
“自来同一个巢里的鸟,同一窝里的苗,都没有长一样儿的。”莫嬷嬷抬起浑浊的双目看着靖王,“打打闹闹是天性,一团和气才是不利之象……”
靖王沉默,自然明白莫嬷嬷话中深意。
莫嬷嬷终是叹了一口气:“琛儿小时候是个好的。只不过,他被许氏带在身边教养,一棵好树苗儿长歪了。哎,可惜了了……”
靖王一言不发地看了莫嬷嬷半晌,道:“嬷嬷近来早些歇息,不日府上即将启程。”
说完,靖王向莫嬷嬷道了安,起身决然离去。
出发那日,晴空湛湛。
靖王入宫拜别太皇太后和大长公主,祭过太庙,便出宫回府,准备率众启程。
六皇子赵昶跟着出了宫来,偷偷揣了一壶自己珍藏多年的“故人醉”,要在马车上与靖王同饮。
国孝当前,特别是作为孝子,饮酒是十分逾矩的。可赵昶不想忍了——他都要与他四哥天各一方了,再见不知何日。
马车内的雷纹矮几上,两兄弟相对而坐。几怀烈酒下肚,六皇子赵昶的话就有些多了起来:
“四哥,我本来请封西安王,想着与四哥封地邻近,平日里也好往来走动。可如今,却被他派往长驻楚地……”
赵琛刚刚封了六皇子赵昶为怀王,驻守楚荆。因赵琛素知,六皇子跟靖王过丛甚密,若两人领地邻近,岂非大患?赵琛断不能让六皇子如意,便将他支得越远越好。
见靖王举杯饮尽不言,赵昶又道:“当初,他可是自己找到我,说藩地任我挑的。如今他出尔反尔,害我与四哥山迢水远。”说着神情感伤起来,“我与四哥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靖王看了看他,道:“不必感怀,来日方长。”
赵昶几杯酒下肚,已经微醺,少年老成地叹了一口气,道:“哎,有时臣弟真不懂。父皇为何舍了四哥,竟选了他……四哥难道从不问为什么?”
靖王沉默良久,道:“这既是父皇旨意,本王无话可说。”
赵昶讪讪地收了声,只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是啊,若要问,该去问谁?问那已经驾鹤西去的父皇么?
既是父皇的选择,他四哥纵有千军万马,也不能弑兄夺位,背上千古骂名。
一阵沉默后,赵昶开口道:“四哥此去雍州,路途遥远。咱们的人马已在延兴门外等候,一路往西,沿途兵马护送,直待四哥顺利抵达雍州府邸。不怕赵琛耍花样。”
靖王了然,拍了拍他的肩。赵琛早就想除掉他,若不是他的人马近在咫尺,说不定此刻就会下手。
靖王似想起了什么,自怀中掏出一只青玉螭龙珮,道:“韶安姑姑的长子出生,本王恐怕不能亲见。你把这个带给姑姑,算是本王送给表弟的生礼。若赵琛为难姑姑,便让她差人持了玉珮,前往幽岚山借人。”
赵昶接过那组珮,应下了。他知道,韶安姑姑一直是偏心靖王的。赵琛为人气量狭隘,若他秋后算帐,怕是会对姑姑不利。
马车驶出宫门,走了不远,刚刚转上珠市口大街,却远远瞧见,柳阁老的马车等在前头。
六皇子见到柳允庭,顿起戒心,对靖王道:“这老奸巨滑的东西!他跟赵琛是一丘之貉,四哥千万小心!”
靖王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遂起身下了马车。
只见柳阁老迎面走了上来,朝靖王一拜,道:“老臣听闻殿下今日启程,特来恭送殿下。”
以柳阁老为首的七位阁老,为了避免天下大乱、皇子相残,筹谋再三,冒天下之大不韪,改了遗诏。
只那赵琛,想将自己的兄弟们息数赐死,却不想被几位阁老弄成这样的局面,心中大为光火,一时却不能发作。
几位阁老自知已经身陷险境,不知赵琛何时发难,却不能与外人道,实是有苦难言。
靖王上前扶起柳允庭,道:“多谢阁老相送。”
柳阁老直起身来,望向靖王。只见他眉眼深遂,形容峻伟,英气逼人。
——他,他才是先帝心中目的继承人啊!
柳阁老神情变了几变,欲言又止,终是道:“此去雍州,请殿下多多保重!”
靖王见柳阁老目光闪躲,觉知他言外似有深意。
靖王只微一沉吟,开口道:“请阁老阖家保重。望令嫒,寻到一份好姻缘。”
说起柳弦音,柳阁老哀凉一叹,凄然苦笑:“禀殿下,音儿她……她早已剃发为尼,入了京郊的清照庵修行。”
冠绝京城的美人柳弦音,先头因知靖王无心于她,伤心欲绝。
可是遍观天下,柳弦音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赵简了。世间其他男子,无人能与赵简媲美,柳弦音早失了兴致。因见她父亲与太子过于热络亲近,深恐父亲将自己许给太子,便下定决心,与青灯古佛为伴,了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