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日子,靖王殿下的车马也该到京城了。
福顺短小的身影儿伫立在城墙头儿上,领着一众府卫眼巴巴瞅着延兴门的方向,望眼欲穿。
福顺近来忧心忡忡。
他从相好的内侍那里打听得宫中密事,说近来皇上目翳渐重,有些个日子,竟不得不辍朝。
皇上身体大不如前,京城里几位王爷皇子蠢蠢欲动,局势风声鹤唳。
太子自然是风头最劲的那一个。
因圣上目力有亏,平日里不紧要的奏折,都先交给司礼监的冯顾批个大概。
冯顾此人,福顺再清楚不过,本就是太子一党,最是跟红顶白,说风就是雨的。
有些批下来的折子,根本不通情理。
待上朝之日,满朝文武为上奏那些琐事,吵闹不休,唇枪舌剑,满堂唾沫星子横飞。
如今殿下回京,这样的事,他哪里看得下眼?
靖王是武将,又不是文臣,舞文弄墨之事,最不擅长。
那帮老朽,大多冥顽不化,若再在殿前喧哗,依靖王的性子,说不定就拔出刀来,三刀六个洞,将他们结果了……
……
好容易等到将靖王迎回府,福顺跟个的小媳妇儿似的,跑前跑后,羞怯撒欢。
他一边替靖王奉上刚刚泡好的龙井,一边欣欣然念叨:
“殿下!您看,这椅搭是新制的,这床帏也是新挂上去的,都是太后娘娘亲赐的,您瞅瞅,这绣工多鲜活……”
靖王回府,只见神武阁已经整饬一新,东侧新建了演武厅,正殿内格局大变,前堂的影壁换成了琉璃屏风,整个屋内显得更加透亮。
靖王在房内的太师椅上坐了下来。本来,福顺的一切安排都深得他心……
但是,这床帏上头绣着的合欢雨露和鸳鸯戏水是怎么回事?
瞄见靖王虚眼瞅着那床帏子,福顺赶紧禀道:“殿下,当初修缮神武阁,乃是为着预备殿下大婚之用,故一应摆设皆取个喜庆和美之意。如今,奴才斗胆猜测,殿下的大婚,怕也是近了……”
福顺一边说,一边眼神谄媚,两颗小眼珠滴溜溜地欢快转动着,面带微笑地瞧着他家殿下。
靖王闻言,转头看了一眼福顺,简直要佩服他了——这小顺子,虽深处王府之内,却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实是什么都瞒不过他……
只见房内,原先靖王那张略硬的紫檀睡床,现下换成了里外三层的拔步床;原先床底下铺的灯芯草床垫子,现在铺上了丝棉褥子。若说先头神武阁只是个独身亲王的住处,如今则更像个家室了。
靖王心中欣悦,不再深究,只吩咐道:“传纪南和陈顺亭几个来见。”
靖王此刻将几个幕僚召来,便是与众人商议明日进宫之事。
其实,知道靖王回府,几位先生早就候在了堂外。听见靖王传他们,纪南、陈顺亭、房睿卿几个进了内室,一一拜见。
只见靖王正着一件黑色织金大衫,斜靠在榻上,神情不甚分明。
几位幕僚见至靖王,皆有些暗暗惊诧——数月不见,靖王如今回来,身上的凌厉和冷峻未减半分,一双眸子幽深犀利,面容愈冷,整个人凭添了锋锐和冷肃。
陈顺亭见靖王问起近来京城景况,拱手道:“殿下,如今京城上下,乍看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宫内,皇上龙体欠安,虽无大碍,但是太医院夜以继日,养心殿汤药不断。
宫外,太子日渐势盛,风头无两。柳允庭、黄天仕几位阁老,以及一众公卿权贵之家,常常出入太子府,趋之若鹜。”
靖王早在蔚州别院里养伤时,就听说养心殿传出假消息来,说圣上行将就木。
消息既是养心殿传出来的,那散布消息之人不言而喻。然则靖王明知皇帝是在试探几位皇子,却依旧呈了请求回京的书信。
而皇帝,竟然还准了。
只听纪南补充道:“现下太子赵琛把持朝纲,连原先不屑攀附的户部尚书沈济生,也成了太子府的常客,前些天甚至请了戏班给太子府的嘉宁郡主做生辰……朝野内外,皆是沙场,如今殿下回京,身在其中,只怕不易自处……”
房睿卿却道:“在下斗胆,明日殿下进宫之事,还请三思。如今宫内危机重重,在下只担心……圣上会对殿下不利。”
明日进宫,要么是个圈套,要么是个噩耗。
若消息果真是皇帝放出来的,说明皇帝已感到皇子们有异心,想借此机会杀了意欲争储夺位之人。若消息是把持内庭的许皇后放出来的,说明父皇情势不妙,靖王进宫岂不是更加凶多吉少?
靖王闻言,略想了想,却不置可否。只问:“近来端王和惠王有何动静?”
房睿卿回道:“如今端王、惠王收敛许多。自从上回受了皇上当众鞭笞,虽是悔改,但却与圣上有了隔阂。又兼安远街和永宁街谣言纷起,拿鞭笞之事造谣中伤两位王爷,煽风点火。如今两位王爷,并不大进宫请安。”
靖王仰在榻上,细细琢磨其中情由,眉心渐蹙。